高血压如同“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却危害巨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肾脏水盐代谢能力下降,多重因素导致血压波动频繁。若长期控制不佳,会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增加脑梗、心衰等风险。
壹 早发现,捕捉“警报信号”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表现常不典型,除常见的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外,心悸、后颈部紧束感等都可能是血压升高的警示信号。建议家庭配备经过校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a,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用咖啡或剧烈运动,静坐休息5 分钟后测量。每日晨起排尿后、睡前安静状态下各测量一次,并详细标注测量日期、时间及测量前的身体状态(如是否情绪波动、服药情况等),以便为医生评估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详实依据。对于血压控制稳定者,建议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未达标或波动较大者,需增加测量频次。
贰 规范治疗,拒绝“任性停药”
降压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血压目标并保持长期持续血压达标,更重要的是最终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风险。许多老人血压降至正常后便自行停药,这种做法十分危险。血压平稳是药物持续作用的结果,突然停药会让血压如“过山车”般剧烈反弹,甚至引发脑出血等急症。正确做法是定期复诊,由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身体耐受性调整用药方案,即使血压达标,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剂量。
生活干预,打好降压“持久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强调,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1.健康膳食
控制钠盐摄入:建议老年人摄盐量应每天<5g,减少烹调用盐及酱油等钠含量高的调味品,可使用定量盐勺。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增加钾摄入: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
均衡饮食:多吃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及其他富含钙、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2.戒烟限酒
戒烟: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肺部疾患和死亡风险。必要时可应用戒烟药物对抗戒断反应,戒烟时辅以体育锻炼,并可联合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等多种戒烟方式。
限酒: 建议老年人限制酒精摄入,饮用酒精量男性每天<25g、女性<15g。换算成白酒、葡萄酒(或米酒)或啤酒摄入量应分别<50、100和 300mL。
3.合理运动
规律运动: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慢跑、游泳等,结合抗阻运动、平衡训练、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等。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后要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
控制体重: 超重或肥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维持体重指数在 20.0~23.9kg/m2,纠正腹型肥胖(腹围男性≥90cm、女性≥85cm)。
4.改善睡眠
老年人每日应保证 6~8小时夜间睡眠,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利尿剂尽量避免睡前服用,以免夜尿过多而影响睡眠。
5.保持心态平和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调节:
深呼吸:进行几次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方法如下图。
正念冥想: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减少杂念。
瑜伽:身心结合的练习,促进心灵平静。
健康无小事,重视老年高血压,关爱老年人,为幸福晚年筑牢防线。
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